2019-2020年度残疾人辅助器具领域研究课题申报的有关说明
- 日期:2019-05-06
- 来源: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

按:2019-2020年度残疾人辅助器具领域研究课题已经由中国残联对外统一发布(http://www.cdpf.org.cn/ggtz/201905/t20190505_652101.shtml),为了便于有意向的单位和个人申请,现发布课题申报的有关说明,以资参考。请申请者认真阅研课题公告和说明,选择合适的方向进行课题申请,有疑问请询问本说明中的相应联系人。感谢您对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工作的关注与支持,并欢迎您为辅具事业发展贡献智慧。
开展辅助器具相关的理论技术研究和创新实践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60号)要求、应对我国辅助器具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举措。结合当前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所急需、辅助器具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拟组织开展2019-2020年度残疾人辅助器具课题研究。
一、申报要求
(一)申报条件。
1.课题申请单位(即为课题牵头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积极支持课题研究,承诺提供相关研究保障条件。每个课题只能确立一个课题牵头单位。
2.课题申请人即为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独立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身体健康,能够承担实质性的研究工作,具有相关专业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副处级(含)以上行政职务、或博士学位。不具备以上条件的,须有2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的书面推荐。残疾人服务机构、残疾人事业研究基地、残疾人工作者、从事过相关残疾人事业领域的研究且信誉良好或有直接从事残疾人工作实践经验的,可在个人职称或者职务上酌情放宽条件。
3.课题申请人应是申报单位正式人员并签署《课题申请人诚信承诺书》(附件)。以兼职人员身份从所兼职单位申报课题的,课题申报单位须审核该人员正式聘任的真实性,承担课题管理职责并做出信誉保证,并在申报材料中提供覆盖课题全周期的聘用合同。
4.课题申请人限申报1个课题,正在主持的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课题(或科技服务项目)不得超过2项。
5.每个单位可单独申请,亦可多个单位联合申请。课题牵头单位为课题的申报单位。每个课题参研单位原则上不超过3个,基本型辅助器具的研发与推广项目课题要求必须有辅助器具企业参与。多单位联合申报的课题,课题牵头单位应与所有课题参与单位在提交课题申报书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
(二)申报和研究要求。
1.申报课题的研究内容应与本指南发布的内容基本一致,可结合自身专长选择某一角度进行申报。
2.不得以内容基本相同的同一成果申请多家基金项目结项;已获得其他资助的课题,应当在申请材料中说明所申请课题与已承担项目/课题的联系和区别。
3.凡以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进行课题申报,须在申请材料中注明所申请课题与学位论文(出站报告)的联系和区别,申请鉴定结项时提交学位论文(出站报告)原件。
4.已获得立项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及其子项目/课题,不得重复申请合作研发项目资助。
5.不得将已申请、或已出版、或已获得专利/著作权授权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作为课题研究内容或考核指标进行课题申请。
6.以产品及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为研究内容的课题,申请人应根据公告要求强化成果转化意识,在课题设计和研制过程中,充分考虑课题成果的应用对接,拓展成果转化渠道,充分发挥课题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申请人应在课题申报书“二、课题研究计划”的“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课题研究内容在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等内容,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发展需要、机遇和挑战等角度阐述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并说明申报课题的前期基础研究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资料支撑等,包括已参与的课题/科技服务项目、发表论文及出版的专著、已申请的专利/著作权,应注明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及时间。
8.长江项目专项课题(第29至第34项课题)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知识产权原则上归中国残联长江办、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和课题牵头单位共有,其他课题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知识产权归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和课题牵头单位共有。知识产权包括但不限于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发明专利、软件版权、作品著作权等。
9.辅助器具专项课题的课题报告应符合中国残联的相关要求。其中,以研究报告为成果形式的课题,课题报告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对策建议部分不少于3千字,于2020年6月30前(“十四五”辅助器具发展规划前期研究可于2020年11月30日前)报送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
(三)成果形式及要求。
1.以产品及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为研究内容的课题,其成果形式可以是新产品或针对老产品的升级改造或关键技术研究。其他课题的最终成果形式可以是标准文本、论文、专著、咨询报告等。
2.成果须符合国家关于知识产权、版权、专利等相关规定。课题研究形成的论文、专注、软件、数据库、专利以及鉴定证书、成果报道等,均须标明相关项目名称和课题编号。
3.残疾人辅助器具领域研究课题结项时须同时报送2~3千字的成果摘要报告,简述本课题学术价值、创新内容、社会影响等情况,经所在单位审核后报中国残联研究室。课题成果归中国残联、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和项目主持人所在单位所有,以中国残联名义或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名义对外发布。
4.课题成果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项目负责人依法享有署名权、取得荣誉权。课题研发成果及其相关知识产权应由各权利人共同申报,单方申报的应在获得授权前完成权利人变更手续,明确各方共有知识产权,另有约定者按约定执行。
5.课题研究成果及其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对成果实施产生的经济效益均有分配权,科研成果转化实施方案由各权利人共同约定。
(四)申报时间。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受理申报,课题申报人请填写完整申报材料并于2019年5月20日前寄送至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寄出时间为准),由课题指定联系人接收,并将电子版发送至相应邮箱(见联系人,邮件主题格式:研究方向+申报课题名称+申报人)。逾期不予受理。中国残联和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组织专家评审后,公布立项名单。申报材料如下:
1.《中国残联课题项目申报书》、《中国残联课题经费预算表》(详见指南公告附件)及《课题申请人诚信承诺书》(附件),打印6份(双面打印,单位法人签署意见,其中3份加盖课题申报单位公章)。
2.第一申请人主持在研课题项目及前期研究成果证明材料一式1份(加盖课题申报单位公章)。
3.由多个单位组成课题组联合申请课题的,提供联合申报协议原件一式1份。
4.课题申请人以兼职人员身份从所兼职单位申报课题的,课题申报单位须提供覆盖课题全周期的聘用合同,复印件一式1份(加盖课题申报单位公章)。
三、联系方式
(一)基本型辅助器具的研发与推广研究方向(第18至第23项课题)
刘志红,010-63135026,邮箱zz-gy@126.com。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甲6号B座9层909室,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邮编,100050。
(二)人文社科类课题(第24至第28项课题)
任伟华,010-63135027,邮箱fj_zxc@cjfj.org。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甲6号B座9层913室,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邮编,100050。
(三)长江项目专项(第29至第34项课题)
孙爽,010-63135021,邮箱sunshuang@cjfj.org。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甲6号B座9层904室,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邮编,100050。
附件:课题申请人诚信承诺书
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
2019年5月6日
附件: 课题申请人诚信承诺书
来源: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