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大事记
- 日期:2021-03-30
- 来源: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

1月2日,为持续提升中心职工的科研水平,中心组织了专业技术科研课题及专业技术工作汇报会,会议由中心主任李晞主持,中心全体职工参加了会议。中心42名职工介绍课题的进展情况、课题已经取得的成果、个人对课题的投入和思考、其它技术工作的相关情况。
1月7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组织全国辅助技术讲师试讲,10名候选辅助技术讲师登台“应考”。中心主任李晞、中心专家和部分中心职工担当了此次别开生面的考试的“监考官”。
1月8日,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推动辅具中心各项事业发展,鼓励职工科研创新意识,积极研究探索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和管理办法,结合中心工作实际,印发了《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
1月14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党总支召开2019年度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听取各支部书记做年度工作述职。会议由中心党总支书记李晞同志主持,副主任史志强同志、党总支委员、各党支部书记和委员参加了评议会。
1月20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党总支组织2020年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会议由中心党总支书记李晞同志主持,中心副主任史志强同志、中心党总支委员、各党支部书记参加了学习。
2月17日,中国残联向甘肃省残联发函同意国家辅助器具西北区域中心通过创建评审,标志着国家辅助器具西北区域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西北区域中心投入使用后,将辐射、带动西北各省(自治区)残疾人辅具事业加快发展,为改善残疾人辅具服务状况提供有力支持。
2月18日,为响应中国残联党组“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年度重点工作推进”的号召,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召开视频会议研究部署2020年脱贫攻坚专项工作。中心主任李晞、副主任史志强以及全工处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2月19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辅助器具全国工作指导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迅速行动,精准掌握需求、精心制作课件,反复论证方案、持续进行优化,正式在线上推出了“辅助器具远程培训”,并面向来自基层的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直播了第一堂网课。
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了16个新职业,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位列其中,在一线为功能障碍者提供康复辅助技术服务的专业人员,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闪亮名字”。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联合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参与了推动该新职业的设立。
3月3日,在第21次全国“爱耳日”当天,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践行“互联网+辅助器具服务”的工作思路,针对听力残疾人的居家辅助器具服务需求,联合武汉豆听、德通听力及杭州爱听等企业,推出“听力宝”、“亿耳测听”、“远程验配”等多种形式的听力辅具在线服务,并协同指导全国各级辅具机构开展线上服务。
3月13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联合相关机构和企业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康复辅助器具居家消毒指南》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配置机构康复辅助器具消毒指南》两项团体标准。两项团标于3月16日起正式实施。
3月18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党总支书记李晞同志以“台湾问题若干思考”为题,为中心全体党员、积极分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3月27日,由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组织捐赠的一批辅助器具已抵达湖北省武汉市、荆门市、恩施市的残联机构,以满足他们迫切的辅助器具需求。同时运达的还有中心组织的口罩、隔离服等防疫物资,以支持湖北省各级辅具机构复工复产。
3月31日,为加强对残疾人辅助器具产品和服务规范化引导,不断满足残疾人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的辅助器具服务需求,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联合发布了《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指导目录(2020版)》。
3月,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指挥部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建创新支部工作法100例”,经中国残联直属机关党委推荐的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党总支“零距离”工作法作为100个案例之一,成功入选。“零距离”工作法,以党建为统领,以业务工作为抓手。通过“零距离”平台的打造,让党建与业务有机结合,让党员与基层面对面,与残疾人面对面,在一线工作实践中,不断提纯自身的初心,厚实担当使命的本领,实现了“党建业务两促进、精神业绩双丰收”,为残疾人福祉和辅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力。
4月21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党总支纪检委员史志强同志以“居功至伟的毛泽东”为题,为中心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史志强同志从“普通人成长进步”、“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美博弈的现实和世界与人类未来”的三个维度和与会党员分享了他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解。党课由中心党总支书记李晞同志主持。
4月23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召开2018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推进会,就做好重点专项的研究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动员。中心参与该课题的职工参加会议。会议就由中心牵头的2018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残疾人与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康复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体系研究与应用示范》及其中由中心组织实施的课题四“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辅具评估与适配服务体系应用示范”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4月27日,为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指导,保障全年辅助器具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积极应对,从需求了解、授课平台选择、教师配备、课程设置、教案编制等维度进行了精心准备,经过反复的方案论证、课程优化、线上试讲,于劳动节和助残日即将到来之际推出了辅助技术线上培训,以最大限度减轻疫情的影响。来自广东省各市、县级辅助器具服务机构的70余名辅助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5月6日,在抗击疫情的决战时刻,为凝聚青年力量,进一步调动青年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坚定为残疾人辅助器具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辅具中心团支部组织召开了青年座谈会,中心领导及40岁以下青年共同参加了座谈。
5月20日前夕,在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紧扣“助残脱贫 决胜小康”主题,以党建为引领,以主责主业为载体,以党支部为单位,精心组织开展系列活动。
5月29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党总支宣传委员董理权同志以“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崛起和世界文明发展”为题讲授专题党课。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从“文化自信的意义”、“文化的概念”、“中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发展的贡献”等多个维度阐释了自己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党课由中心党总支书记李晞同志主持,中心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学习。
6月4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参加了中国残联“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青年理论学习知识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经过激烈角逐,辅具中心代表队周密、李玉、孙爽获得“团体二等奖”,周密、李玉、谢甘霖分别获得“个人二等奖”。
6月5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召开残疾人辅助器具专项研究课题汇报会,听取残疾人辅助器具专项研究课题的管理工作汇报,就进一步加强科研课题管理进行了研讨。中心领导班子、承担各类课题任务的骨干参加了会议。
6月5日-6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与四川省残联共同实施凉山州贫困残疾人假肢专项救助项目,派出专门的假肢服务团队,为凉山州有需求的贫困残疾人免费提供假肢装配服务,帮助他们重新站立,恢复生活、劳动的能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减轻贫困残疾人出行负担,这支流动的专家团队将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分别在5个贫困县服务点,集中为260余名贫困残疾人的进行假肢筛查和取型,并力争在2个月内让他们都能穿上假肢,走向社会,像健全人一样生活、工作。
6月19日,国家科技部公示了2020年度“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立项项目信息。由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牵头申报的“人工智能视觉增强技术产品研发及在视力障碍人群中的应用示范”和参与申报的“便捷听力筛查系统及智能听力康复辅具研发与应用示范”均获批立项。
6月28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组织系列“七一”党建活动,让中心全体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的伟大,增强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月30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讲师做客网络直播间,以“运动式生活轮椅的基本结构”为题进行交流分享,与知名轮椅厂家的技术人员连线对话,探讨轮椅的选择与使用。短短1个小时的直播,吸引了3000多名观众上线观看并参与互动交流。
7月,《2020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正式发布,选择了三个来自中国的经典案例。“北京市残疾人辅助器具综合服务平台”由于“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务服务框架下,特别关注弱势群体”而成功入选。
7月3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组织召开专业技术工作汇报会,会议由中心主任李晞主持,中心全体职工参加了会议。随着辅具科研工作的开展,中心全员上阵参与辅具科研,一方面通过“事上练”的方式,让中心职工的业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另一方面也有力地促进了科研项目的“开花结果”,为残疾人的美好生活提供更多优质、适宜的辅助器具。
7月27日-3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残疾人与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康复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服务体系应用示范”项目(下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辅助器具专项”)的“智能化视听功能康复评估与辅具适配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组开展“人工智能视力辅具适配模型系统”临床验证,将人工智能视力康复辅助器具适配服务送入广东清远地区偏远农村,迈出科研到临床转化应用第一步。
8月3日—7日,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为了解辅助器具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的工作开展情况,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李晞主任一行赴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调研。
日内瓦时间8月10日,世卫组织发布“辅助技术快速筛查/评估工具”,呼吁各国开展辅助技术需求调查,以评估各国辅助技术获取的状况,为《全球辅助技术报告》提供数据支撑,进而增进全球的辅助技术获取。
8月17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组织课题验收会,对中国人民大学承担的“全国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网络研究”课题、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承担的“国内外轮椅的发展现状及对比分析”课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内外听力损伤类辅助器具发展现状及比较分析”进行结题验收。中心李晞主任、董理权副主任出席验收会,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教授、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郑远长书记、中国残联研究室厉才茂副巡视员、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欧玲副理事长等专家参加了评审。
8月25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主任李晞带队赴南皮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调研河北彪悍智能辅具研发扶贫基地,开展技术培训,走访了困难残疾人。
8月27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残疾人与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康复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服务体系应用示范”项目(简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辅助器具专项”)之课题三“辅具评估与适配服务支持云平台研发”中期推进与研讨会召开。
8月30日,由东南大学牵头、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便捷听力筛查系统及智能听力康复辅具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南京召开。东南大学副校长丁辉、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副主任董理权、有关专家、项目参与单位的业务骨干参加了会议。
9月2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与四川省残联共同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举行“决胜攻坚 助‘立’凉山”贫困残疾人假肢集中装配活动。来自大凉山深度贫困县的100余名贫困残疾人及家属,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四川省残联、凉山州和昭觉县及周边各县的残联工作者共同见证了喜悦的时刻。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李晞主任向昭觉县委常委杰克格美递交了捐赠牌匾,由“佛山东方医疗”等爱心企业捐赠的200余件辅助器具也陆续适配到昭觉县贫困残疾人手中,助力他们脱贫攻坚奔小康。
9月2日至4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成功举办辅助器具适配新技术培训班,来自全国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36名假肢、矫形器装配专业技术人员顺利完成了假肢装配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加工技术的学习。
9月2日-5日,为深入了解辅助器具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情况,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李晞主任一行与四川省凉山州各区县残联及残疾人代表召开了辅具工作座谈会,并深入到凉山州西昌市安宁镇民运村、顺河村、昭觉县四开乡好古村、普诗乡玄生坝村不同类型的贫困残疾人家庭,了解他们的辅具需求和获得情况,并就辅具使用与康复训练进行了指导。四川省残联副理事长马骏及省残联康复处、四川八一康复中心有关领导参加了调研。
9月18日,由科大讯飞与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合办的A.I.开发者大赛硬件类公益辅具赛道复赛在京举办。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受邀作为开发者大赛的指导单位,中心副主任董理权受邀出席辅具赛道复赛并担任评委。
9月24日,由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项目“人工智能视觉增强技术产品研发及在视力障碍人群中的应用示范”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南昌举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理事、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庆忠,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主任李晞,江西省残联、省科技厅、南昌航空大学的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的项目指导专家、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心副主任董理权主持。
10月10日,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工作正式启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标准处,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残疾人福利处及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有关领导,及行业内有关企事业代表和专家出席了标准编制启动会。20日,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国家职业标标准编写组成员及相关审定专家参加会议,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李晞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
11月11日—13日,为讴歌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总结辅具助力脱贫攻坚经验,宣传辅助器具服务新理念、新技术,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组织在线上开展“辅具助力脱贫攻坚案例评选活动”和“辅助器具宣讲比赛”,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200例案例“登台演示”,讲述脱贫攻坚战场的“辅具故事”,为“十三五”期间辅具助力脱贫攻坚作出精彩诠释;79名辅助器具技术人员分别从辅助器具服务理念与模式、辅助技术应用、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与规范、辅助器具基本知识等方面进行讲演。通过评选、评比的形式,既总结了“十三五”辅具工作经验,也对做好“十四五”辅具工作进行了动员。
11月28日-29日,互联网+辅助器具服务研讨会在浙江嘉兴召开,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中国残联信息中心以及部分省市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11月29日-12月3日,“2020年全国辅助器具服务技能交流活动—辅助器具适配技能竞赛”在浙江嘉兴成功举办。来自全国的105名辅助器具服务专业人员进行了为期3天的辅具适配专业技能切磋和学习交流。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贾勇出席活动并讲话。经过激烈的角逐,重庆、北京、山东获得“全国辅助器具服务技能交流活动团体一等奖”,北京、宁波、河北获得“辅助器具适配技能竞赛一等奖”。
12月3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党总支开展“不忘初心 传承红船精神”主题党日活动,19名党员、团员青年来到南湖,加入瞻仰红船的人群,追寻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感悟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重温入党誓词。
12月10日至11日,全国辅助技术讲师聘用试讲在线上进行,55名候选讲师参与了试讲。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组织专家对此次试讲进行了评审。会后,通过试讲的讲师将获颁讲师证书,并参与到全国各类辅助器具培训当中。
12月18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共建的“中国辅助技术研究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视觉康复辅具研发及应用示范基地”在温州正式签约。中心李晞主任、董理权副主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吴文灿院长等相关领导出席了仪式。随着中心与温医大眼视光医院签约,辅助器具科研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已达26家。
12月23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联合相关机构和企业起草制定的《药品分装盒》和《智力障碍者用可穿戴定位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两项团体标准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正式对外发布,并于2020年12月25日起实施。
12月30日,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召开2020年度工作总结会,听取各处室关于2020年度工作完成情况和202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汇报。会议由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李晞主持,中心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参加了会议。会上,李晞主任与各处室负责人签署了2021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安全消防责任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