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温暖答卷绘就幸福底色---2024年青海省残疾人事业工作成效显著
- 日期:2025-01-16
- 来源: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

2024年,青海省残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度落实关于残疾人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努力创造残疾人更加美好的生活,取得了新成绩。
——发展基础取得新夯实。《青海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确定的11项主要指标进展情况符合预期,其中,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人数、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户数、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提前达到目标预期。
——社会保障取得新提升。聚焦残疾人民生福祉,采取有力措施,不断争取各方支持,严格落实年度任务指标,促进残疾人群众共建共享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成果,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两项补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持续保持全覆盖。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家庭人均收入持续增加。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动态复核机制,截至目前,全省残疾人两项补贴惠及10.6万人,共发放资金1.43亿元。
——教育就业取得新突破。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残疾儿童青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7446名残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青少年毛入学率达到97%。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在技能培训和岗位供给上“双向”用力,不断提升全方位、精准化的就业服务水平。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27个、创业孵化基地9个,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4233人次。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帮扶实现年度新增就业2193人次,超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康复服务取得新成效。致力于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安全、优质、高效的康复服务,着力构建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康复服务体系。落实82项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康复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实施康复医疗、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残疾人精准康复行动,为3386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适配辅助器具2.1万件,4.2万人次享受康复服务,服务率达99.93%,青海省残疾人康复服务率持续稳定在99%以上,走在全国前列。
——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果。紧紧围绕残疾人生存权、健康权、发展权,在确保各项涉残法规政策足额兑现、应享尽享的基础上,结合省情实际,印发了《残疾人运动员及其教练员奖励实施细则》《青海省残疾人联合会培训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等10项制度措施,确保残疾人群众的各项权益得到平等维护、深度保护。针对残疾人由于自身障碍带来的“出行不便”“行动不便”等难点,联合推动“残疾人服务一件事”信息化服务平台,将办理期限由原来的35个工作日压缩至20个工作日,所需的18份审批材料减少至5份。此成效,获得“中央人民政府网”转载。
——乡村振兴取得新巩固。坚持把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放在突出位置,开展残联系统干部直接联系帮扶困难重度残疾人专项工作,全省164名残联领导干部与困难重度残疾人结对,进行“一对一”专项帮扶,联系帮扶残疾人381人,开展工作448次,为残疾人解决问题163个,面对面解决残疾人群众面临的现实困难问题。与援青省(市)残联开展相关业务互动交流、对口帮扶活动,建立常态化的互动交流机制,推动东西部残疾人帮扶协作项目落地见效。会同各部门精准实施帮扶,将36910名残疾人纳入低保,5493名残疾人纳入特困供养,消除了1694名残疾人的返贫致贫风险,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