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路北区“互联网+辅具适配”改革提升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能力
- 日期:2023-06-28
- 来源: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

“这个辅具平台太好啦!品类齐全,操作简便,一分钱不花还包邮到家,非常满意……”聊起为孩子申领轮椅辅具的切身感受,唐山市路北区残疾儿童小佑的奶奶赞不绝口。
在唐山市路北区,随着“互联网+辅具适配”改革的不断推进,残疾人通过手机APP即可在辅具服务平台自主选择辅助器具,并按政策享受费用补贴、送货上门、使用指导等系列服务。
2023年,唐山市作为河北省唯一试点承接了全省残疾人辅具适配补贴制改革的任务,而路北区则成为全市首批试点之一。本次改革打破传统的辅具统购统配方式,采用“互联网+”方式建立“辅具服务平台”,整合残联、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数据资源,并通过现线上申请、线上审批、线上支付、物流发货、随访指导等流程,实现残联搭台、企业服务、残疾人受益,最大程度满足了残疾人个性化辅具适配需求。
“有了省、市残联的信任和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试点工作做好,让辅具改革惠及更多残疾人朋友!”提到辅具适配改革,路北区残联工作人员信心满满。
承接改革试点任务以来,路北区残联三措并举推进辅具改革试点工作。一是构建服务网络。对镇(街道)残联、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开展适配政策、平台应用以及相关业务知识培训300余人次,打造出一支专业的基层服务队伍,为辅具改革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二是提升服务质量。把辅具适配作为精准助残服务工程的重要内容,坚持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安排专职委员上门入户,宣传辅具适配补贴政策,手把手指导残疾人和家属使用辅具平台小程序,并协助他们在网上申请适合自己的辅具产品,切实打通了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三是打造示范街区。区残联在龙东街道北一社区“残疾人之家”设立辅具展示服务中心,打造集辅具政策讲解、知识普及、操作指导、试用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体验点。“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的模式,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层次,提高了辅具适配的的精准度,对辅具适配改革在全市推广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残联广泛采纳残疾人的建议,为我们提供了舒心、便捷的服务。”谈到对辅具适配改革的感受,路北区果园镇边二村残协专职委员邓宝臣深有感触,“生活在唐山,我感到幸运、幸福”。
在各级残联和广大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辅具适配改革“四个利好"成效初显。一是辅具适配更精准。实现了残疾人“点单”、政府“买单”的贴心服务,满足了残疾人辅具适配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需求。二是为民服务更便捷。残疾人通过手机APP实现网上辅具申请、辅具审批、快捷支付、物流发货、使用指导等功能,改变了传统的申请审批模式,让数据多跑路,让残疾人少跑腿。三是资金使用更科学。通过设置普及型辅具全额、差额目录清单,对低保、特困供养、脱贫残疾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重度残疾、残疾儿童、残疾学生等重点人群实行全额补贴,对其他残疾人实行差额补贴,减少了无效需求和财政支出,提高了资金绩效。四是资源共享更集成。辅具管理平台数据库与残疾人证数据库、残疾人精准康复数据库、民政部门低保数据库以及乡村振兴部门脱贫享受政策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为数据精准分析和政策支持提供了可靠保障。
自2月份辅具服务平台正式运行以来,路北区已有1284人在平台注册,线上申领辅具428件,按政策享受财政补贴25.29万元。
助残服务无止境。路北区残联将持续推进辅具适配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提升精准助残服务工程整体质效,切实增强残疾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