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残缺的梦想插上翅膀 甘肃省辅具中心践行初心使命为残疾儿童办实事
- 日期:2021-06-21
- 来源: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

学习党史的目的不只在于增强理论认知,更在于传承伟大精神,在于将党累积的经验做法传承下去,帮助新时代的党员干部知来路、启新程。省辅具中心假肢科始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残联党组、省辅具中心党支部的工作要求上来,全体技术人员本着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理念,充分发扬百年党史先进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把党的思想精髓、精神力量、创新办法充分用于解决新时代的发展难题中,用于提供残疾人的优质服务中,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贯穿于残疾人假肢适配工作中,真正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细。
省辅具中心假肢矫形器专业技术团队在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开展下乡评估、筛查工作时,发现了年仅10岁的双小腿截肢患者苏明月。在苏明月小朋友3岁时,一场大火导致年幼的他双腿重度烧伤,为保住性命不得不截去双小腿,当时年幼的他并未意识到此次事故给他造成的严重伤害和后续生活影响,随着一天天长大,苏明月才意识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不同,他的性格也变得内向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在他8岁时,父母拿出仅有的一点积蓄为苏明月初次适配安装了假肢,在初步训练后他已基本能正常行走,也终于如愿以偿的进入校园接受教育。但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肢体康复意识淡薄,在这两年多时间里都没有及时更换假肢,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旧的假肢接受腔已不符合残肢生理解剖结构,导致苏明月残肢发育不良已有轻微变形,因没有合适的假肢穿戴,苏明月无法站起身,无法去学校上课,望着窗外其他的小伙伴们都背者书包在欢声笑语中开始了新的一学期,苏明月满眼羡慕却又无可奈何。
为了让苏明月小朋友能重新站起来如愿回到校园,假肢科专业技术人员在评估、筛查后做了充分的研究分析,针对苏明月个人身体状况为其量身制定了一套适配方案,根据家庭经济情况免费为其适配凝胶套双小腿假肢,一是保证假肢制作的效率,让其尽早回归校园;二是提高穿戴便捷程度,方便少年儿童日常穿戴;三是解决残肢疤痕较多、软组织较少而造成的适配困难;四是因其残肢特殊性而需解决的穿戴舒适度问题。虽然此次假肢适配安装难度大、要求高、时间紧、工艺繁琐,但假肢科专业技术人员以先进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引领,充分发挥出敢打敢拼、迎难而上的精神,废寝忘食赶制苏明月的新假肢。中心康复治疗医师也在有限的时间里加深对苏明月残肢的肌力锻炼和康复治疗,以提高残肢力量对新假肢的适应能力。
终于一双精美的小腿假肢制作完成了,当苏明月穿上崭新的假肢、迈开步伐时,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在简单的康复训练后,他的步态也逐渐自然平稳、协调流畅,他的父亲、爷爷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再过不久苏明月就可以重返校园继续完成学业了。临走时假肢科专业技术人员再三嘱咐家人时刻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残肢变化情况,有问题、有困难及时联系中心,技术人员会尽所能给与最大的帮助。在后续工作中技术人员将继续对苏明月小朋友跟踪随访,时刻关注他的康复情况以及就学情况,及时为他排忧解难。
假肢科始终以省残联党组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严格按照省辅具中心党支部的工作要求,紧盯目标,坚定信心,持续增强发展后劲,充分发扬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为残疾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努力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落实到为民办实事中,转化为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的成效。“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这曾是众多贫困残疾人家庭生活的写照,科室每名技术人员始终把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为贫困残疾人托起心中的希望、插上梦想的翅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残疾人的根本利益,做有温度的残疾人辅具工作者。